重复就是祈祷
本文摘自:南方都市报 2010-04-11
成功网会员免费申领潜意识开发指南VCD
参与社区交流:http://bbs.8801.net/forum-3-1.html
作者:蓝蓝
当过父母的人总会有这样的体验,那就是孩子会不厌其烦地让父母讲一个不断重复的故事,每晚都讲。
而且他会在每一个令人发笑的地方再次哈哈大笑,在某一个恐惧或伤感的地方再次抓紧爸爸妈妈的手。
很多父母不清楚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喜欢重复听一个老故事。
一位儿童教育学家告诉我:孩子之所以这么要求,并不是为了听这个故事,而是通过父母重复的讲述,来一次又一次验证父母对他的爱。
似乎为了呼应孩子们这种奇特的心理,很多民间故事和童话,都有着重复的情节和话语。而事实上,重复的叙事并不是一成不变,每一次重复都会存在着小小的变化。这些小小的变化对于孩子非常重要,但却常被父母忽略———
他们跳开,直接讲到结尾。
这样一来,孩子们不断期待的推进过程就被自以为是的父母毁掉了。父母这么做的理由是:重复毫无意义,一次就足够了。但儿童文学作家和孩子肯定不会这么认为。
前年,我读到了萧袤著文的一本图画书《我爱你》:“长颈鹿阿姨教会小獾一句话:我爱你。爱要说出来,不要憋在心里哦,憋在心里会发霉的。今天的作业是:练习说100遍‘我爱你’。小獾马上练习了一遍:‘我爱你,长颈鹿阿姨。’”
接下来,小獾对所有看到的东西都说了:“我爱你”。
这三个字几乎就是这篇童话的全部内容。
小獾的这句“我爱你”重复了整整四十九遍!
在对长颈鹿阿姨说完之后,他对幼儿园说“我爱你”。
接下来我们从图画中看到小獾要回家了,在路上他对小路、小树、小草、小花和小鸟说“我爱你”,当他抬头看见天空时,他对太阳、云朵和风儿说。
到家了,小獾说:“我爱你,我的家。”接着是“我爱你,妈妈。”
和所有忙碌而不耐烦的父母一样,妈妈的回答是:“好了好了,洗手吃饭去。”
即便得到这样的回答,小獾却依然坚持说了下去:“我爱你,爸爸。”
爸爸的回答是:“小獾,我好忙。”
——— 好吧,忙碌的爸爸妈妈无视小獾对他们的爱,小獾并没有泄气,继续着他的“功课”:我爱你,窗台。我爱你,墙壁……
他对电视、沙发、椅子、饭桌、勺子、木碗、米饭和土豆丝都一一郑重地说:“我爱你。”
愚笨的父母感到了惊讶,他们说:“这孩子烦不烦哪!”“是不是有毛病了?”
小獾吃完饭后到了洗手间,继续坚定地对他看到和接触到的东西说:我爱你,镜子。我爱你,毛巾……他甚至对马桶也说:“我爱你,马桶。”“我爱你,短裤。”“我爱你,洗澡水”……
睡觉的时间到了,小獾对台灯、布熊说过“我爱你”之后,他对故事里的小矮人、白雪公主,还有他枕的枕头、乃至故事都一一说了“我爱你”,然后便睡着了。
当一切都安静下来的时候,作者写到了小獾的爸爸和妈妈。他们在做什么呢?
爸爸对妈妈说:“我爱你,亲爱的。”
妈妈也对爸爸说:“我也爱你。”
他们两个对睡梦中的小獾悄声说:“我们爱你,宝贝。”
瞧,在小獾坚定的重复下,爸爸妈妈改变了!
笔者在还未读完这篇童话时,就已经感动得泪眼模糊。
在写这篇短文时,基本就是按照本雅明的想法,做了一次“用引文写作的”实验,这是因为这篇杰出的童话本身就已非常圆满。
它对爱的不断重复,实践着“重复就是祈祷”这一伟大的观念。
《圣经》里“沙仑的玫瑰”里提到沙墨兰在灰心绝望时,看到小蚂蚁背负着谷子向墙壁上拖爬的故事,蚂蚁从墙上掉下来六十九次,但在第七十次时它奇迹般地爬到了墙顶。
在这里,重复———祈祷的力量终于显现了,就像小獾的“我爱你”,终于使麻木的父母慢慢觉醒,使“我爱你”变成信心、理解和行动,并使我心怀感动地写下了这篇文字。
订购:萧袤亲子启蒙故事《我爱你》>>>
相关推荐:潜意识CD:发挥祈祷的力量>>>
(编辑:success001.com)
作者简介:蓝蓝,诗人,也写童话。在农村度过童年。热爱大自然,热爱孩子。出版过一些诗集、散文集和童话。
收藏到:
相关链接
|